正文

mysterious的意思-mysterious的名詞

xinfeng335
文章最后更新時間2025年02月06日,若文章內(nèi)容或圖片失效,請留言反饋!

  

mysterious的意思-mysterious的名詞
(圖片來源網(wǎng)絡(luò),侵刪)

  如果用學科來比較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mysterious的意思的話,那英語就是化學系的,而漢語是物理系的。

  有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只要掌握581個漢字,就能看懂80%以上的漢語出版物,掌握2315個漢字,就能看懂99%以上。

  英語就完全不是這么個畫風了。我國高校英語專業(yè)八級的詞匯量要求在13000左右,然而這個數(shù)量在英美國家,只能看懂大眾出版物的一般話題性內(nèi)容。一般英美國家大學畢業(yè)生的詞匯量在23000個左右。

  漢語和英語在詞匯量要求上之所以會出現(xiàn)那么大的差別,我覺得主要還是構(gòu)詞法造成的。

 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,漢語里,牛是牛,肉是肉,牛的肉,就是牛肉。兩個單字一組合,不需要變形,也不會變音,詞性也沒有大講究,就這樣,成了!

  英語里,牛先分個公母,ox,bull,cow,肉再分個人畜,meat,flesh,然后等到mysterious的意思你要說牛肉的時候,它給你來個beef。

  

  英語就是那么“變態(tài)”,一定要給每一樣東西,每一個現(xiàn)象都起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。

  所以,當詞匯量底子不厚的時候——事實上永遠都會處于不夠用的狀態(tài)——翻譯就會碰到問題,特別是當我們要翻譯包括“網(wǎng)紅詞”在內(nèi)的含義高度聚合的單詞時,常常傾向于用一句話來翻譯一句單詞,意思是準了,但略顯拖沓。

  事實上,很多我們以為是我朝特色的“網(wǎng)紅詞”,在英語里能找到幾乎完全對應(yīng)的單詞。而陳瑙斯最大的樂趣之一,就是在閱讀的時候把它們找出來,然后配對。

  沒錯,我的愛好就是這么畫風清奇……

  比如“惡搞”一詞,是前一陣子在大西洋月刊(The Atlantic)上面發(fā)現(xiàn)的英語對應(yīng)——spoof。

  在牛津詞典里,spoof的英語解釋是:a humorous copy of a film/movie, television programme, etc. that exaggerates its main features(模仿電影電視節(jié)目等,并對其主要特點進行夸大)。

  然后在網(wǎng)上倒查spoof的實際使用,進行驗證。當?shù)貢r間7月3號,美國《波士頓先驅(qū)報》就刊載了這樣一篇報道。

  

  不僅標題中都用到了spoof一詞,報道正文中還有一句:President Trump tweeted out a spoof of him pummeling CNN in a video. (川普在推特上發(fā)了一段mysterious的意思他在拳擊場修理CNN的惡搞視頻。)

  如果你在網(wǎng)上搜Obama spoof,某404找不到網(wǎng)站能給你好幾個頁面不重樣的圖片。

  

  通過這樣的驗證,“惡搞”與spoof之間約等號,應(yīng)該是成立的。

  至于“炒作”的英語對應(yīng),是最近在《經(jīng)濟學人》雜志(The Economist)上發(fā)現(xiàn)的——hype。

  在牛津詞典里,hype的英語解釋是:advertisements and discussion on television, radio, etc. telling the public about a product and about how good or important it is (通過媒體向公眾大肆宣傳某樣產(chǎn)品有多好多重要),而且詞典里還特別提醒,這個單詞含貶義。

  利用其他英語文本進行驗證——上個月底,有博主就在VICE網(wǎng)站上,就媒體針對中情局前局長科米的聽證會一事提出了批評。

  

  文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。

  CNN could barely contain itself, running a countdown clock leading up to the hearing all week. It was supposed to be "Washington's Super Bowl." A former White House ethics lawyer said, "This is the equivalent of the Nixon tapes." You wish, buddy. …that was not going to happen. … It was never going to live up to the hype.

  CNN完全控制不住自己,聽證會前一個禮拜就在屏幕上掛出了倒計時鐘。搞得跟華盛頓版的 “超級碗”比賽似的。一名白宮前律師甚至還說:“科米的聽證會相當于尼克松(水門事件)的錄影帶?!蹦阆氲玫姑?!這些根本不可能發(fā)生。這件事情的走向永遠不可能像媒體炒作的那樣。

  寫完這些,我不禁想到之前和朋友聊起學習英語的一個深坑,那就是無論怎么努力去記單詞,看英語原文的時候,始終會碰到不認識的單詞,很有挫敗感。

  討論了半天,和朋友達成的共識是,看到不認識的單詞就繼續(xù)背,然后繼續(xù)不斷地大量輸入英語文本,把自己往人工智能的方向逼。

  大概,這就是解決詞匯量問題的唯一出路吧。

  圖片來自互聯(lián)網(wǎng)

-- 展開閱讀全文 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