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歌舞伎是日本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kake,也是重要kake的無形文化資產(chǎn)
1965年,歌舞伎這項藝術(shù)被指名為重要無形文化財。2005年,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宣布,歌舞伎與其他42項藝術(shù)并列為「人類口傳與無形文化資產(chǎn)」。2009年,亦被指定為無形文化遺產(chǎn)。由此可見,歌舞伎藝術(shù),十分受到世界的重視。
2. 歌舞伎(Kabuki)一詞,源自日文「傾く(kabuku)」
「傾く(katamuku)」,古時讀作”kabuku”,是「倚靠」的意思。在戰(zhàn)國末期至江戶初期,穿著醒目、舉止超越常規(guī)的人們會被說是「傾奇者(kabukimono)」,而這些「傾奇者」發(fā)明了一種名為「傾奇踴(kabuki-odori)」的舞蹈。這種舞蹈夸張而醒目的動作,以及舞者身上的奇裝異服,在當(dāng)時顯得十分超乎常理。
3. 發(fā)明傾奇踴的女性–Okuni (お國)
這位女性的身份,至今仍是個謎,但是她是現(xiàn)有文獻記載中,最早開始演出傾奇踴的人。最早的傾奇踴,娓娓道出一名傾奇者在茶坊挑逗戲弄一名女性的故事,內(nèi)含情色情節(jié)。
4. 早期的歌舞伎,是由「游女」所演出
游女,是早期的性工作者。表演歌舞伎的游女,便稱為游女歌舞伎。當(dāng)時樂器新星「三味線」開始被引進當(dāng)時的歌舞伎表演。游女會身披虎或豹皮斗篷進行表演。
5. 歌舞伎以前是由男性扮演
這類型的歌舞伎是「若眾歌舞伎」。通常年輕的若眾歌舞伎也是性工作者,招攬男性客人。歌舞伎的表演當(dāng)中,也會多少含有同性情色元素。
6. 游女與若眾歌舞伎的人氣高漲,卻也使喋血事件頻傳,迫使政府下令禁止
嫖客會為了游女與若眾相互大打出手。為了遏止這個不良現(xiàn)象,政府下令禁止游女與若眾行業(yè),但是因為這個行業(yè)十分有人氣,約過了十年才在歷史上正式銷聲匿跡。
7. 現(xiàn)在,歌舞伎的演員男性為主,女性也逐漸加入
無論是男人、將領(lǐng)、商人、小孩、王子、工紙、性工作者、年輕女性、年邁女性、鬼魂,各式各樣的角色以往皆是由男性演出。如今,女性又重新加入了歌舞伎,因為這種表演形式非常吸引人。
8. 歌舞伎大致分為「歌舞伎狂言」與「歌舞伎舞踴」兩種表演
「歌舞伎狂言」是有故事性的演出,通常敘述歷史故事(如將軍之死等),或是特定時代為背景的編造故事?!缚裱浴?,就是一個戲劇演出?!父栉杓课枸x」,主要是舞蹈的演出;「舞踴」本身就是舞蹈的意思。如果您才剛開始接觸歌舞伎,建議您從歌舞伎舞踴深入研究。因為舞踴主要是舞蹈性的演出,就算不了解人物對白也沒關(guān)系。
9. 「歌舞伎狂言」相同的世界觀
在歌舞伎狂言的故事中,會出現(xiàn)某特定歷史中的人物,但是故事的發(fā)展會不太一樣。也因此,有許多故事會設(shè)定在相同的時空背景,劇情卻各不相同。
10. 演出橋段的名稱很難念出來,所以它們都有相應(yīng)的昵稱
在江戶時期,人們喜歡利用諧音字或是筆畫數(shù)為奇數(shù)的字來為演出的橋段命名,也因此,許多橋段的段名都很難依照正常的發(fā)音規(guī)則念出來。現(xiàn)在,人們?yōu)檫@些橋段取了昵稱,比如說「都鳥廓白波(Miyakodori Nazarene Shiranami)」,就被簡稱為「忍之惣太(Shinobu no Sota)」。
11. 黑衣人在臺上隱形的潛規(guī)則
穿著黑衣的人士「黑衣后見」,負(fù)責(zé)移動或是傳遞道具給演員。無論是演員還是觀眾應(yīng)將黑衣后見視為隱形的存在。
12. 整個演出跟隨著「拍子木」的節(jié)奏
「拍子木」是在歌舞伎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要素。拍子木指示了戲劇的始與終、演員的臺詞節(jié)奏,還能加強演員行走意象。有時會有以拍子木擊板,就成了「付板(tsukeita)」
13. 獨特的歌舞伎妝
歌舞伎妝依照角色而不同,越是脫離人性的角色(如神、鬼),臉上的妝容就會越與正常人迥異,比如說強調(diào)面部肌肉與血管的妝容。紅色的妝代表好人、藍色的妝代表敵人、而褐色的妝代表惡魔或地精。這種如上圖的化妝方式被稱為「隈?。↘umatori)」。
14. 當(dāng)演員停下動作,擺出特定姿勢時,代表現(xiàn)在是該段落的高潮
「見得(Mie)」,也就是演員在演出高潮的時候,停下來擺出特定的姿勢而不停止戲劇的步調(diào)。正如電影中的停格般,「見得」強調(diào)出舞臺上包含演員如詩如畫的景觀。
15. 當(dāng)有人在「見得」時大叫,他并不是大聲侮辱,而是在喝采!
這個舉動稱為「掛聲(掛け聲;kakegoe)」,呼喊出演員的名字,以示對其演技的贊賞。掛聲之舉通常是較精熟歌舞伎表演的老觀眾在做的,如果您不熟悉的話絕對不要嘗試掛聲!
16. 演員的襲名
演員會有「名跡(Myouseki)」,也就是舞臺名;而繼承舞臺名的行為,稱作「襲名(shuumei)」。當(dāng)演員資歷越多,他們就會冠上越來越多知名的名字。通常,演員的孩子會直接承襲上一輩的舞臺名,但是也有可能是根據(jù)他們的技藝承襲別人的名字。除了「名跡」,演員也會有家族名「屋號(屋號;yagou)」。
17. 歌舞伎音樂是精髓
歌舞伎的音樂可以是人聲,也可以是由小鼓、和笛與三味線等等樂器演出。配合拍子木的節(jié)奏,演奏出風(fēng)格獨特的歌舞伎音樂。
在日本,像中國的京劇一樣,歌舞伎也面臨著如何發(fā)展的問題。共同的難題是:理解和觀賞歌舞伎的年輕觀眾越來越少。這些老一輩世世代代留下的傳統(tǒng)藝術(shù),未來應(yīng)該何去何從?
微信公眾號 :日本窗
微信公眾號 :看日本
這里,有關(guān)于日本的一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