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江戶小d的翻譯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江戶小d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闞町讀音?
kanting
.町[ tǐng ][ dīng ]
部首:田
筆畫:7
五行:火
五筆:LSH
基本解釋
町[tǐng]
1. 田界。
2. 田畝;田地。
町[dīng]
畹町(Wǎndīng),地名,在云南。
詳細解釋
町[dīng]
1. ——“畹町”(Wǎndīng):鎮(zhèn)名。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西南部
2. 另見tǐng
町人[ tǐng rén ]
町人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人民的稱呼,即城市居民之意,他們主要是商人,町伎,部份人是工匠以及從事工業(yè)的工作。
町崖[ tǐng yá ]
田區(qū)崖岸。引申為約束,限制。
清 錢謙益 《李緝夫墓志銘》:“放言極論,不為町崖?!?/p>
井字里加一點是什么字?
”井字中間一點“的字是”丼“,念作[jǐng]或[dàn]。
1、字義解釋:
在「井」字中間加上一點便成了「丼」[dàn],為古漢字,原意一是古“井”字,另一則為投物井中所發(fā)出的聲音。日本自唐后引入漢文化,此字后在日文中便為蓋飯之意。
辭海中的解釋:其一念 jǐng/ㄐㄧㄥˇ,即井字的古字;其二念 dǎn/ㄉㄢˇ,即東西投到井里的聲音。
2、字源考究:
中文丼字來源篆體,因華北平原土厚井深,站在井口俯視,黑洞幽邃,唯見天光投影,圓圓一點。若無這個亮點,那就是沒水的涸井,丼了。
日文里,丼字是來源江戸時代,說「慳貪屋(けんどんや)」是一家充滿著單份的食品的店,這里使用的缽叫做「慳貪振り缽(けんどんぶりばち)」,于是就把這種缽簡稱為され「どんぶり缽」(比盛食物的碗更深的陶制缽)。
慳貪指吝嗇,貪得無厭的意思,所以在「慳貪屋(けんどんや)」吃「どんぶり缽」,可以引申指那些為人又吝嗇又充滿欲望的家伙。
日文字典中同樣解釋說:漢字「丼」是「井」的本字,字面意思為向深井中投入物體時產(chǎn)生的擬音詞,日文中采用「丼」作為どんぶり的中文寫法更進一步表示了「大碗缽」(的深)。
三點水蕃念什么?
三點水蕃念fān
藩[fān]
筆劃:18
五筆:AITL
部首:艸
結構:上下結構
五行:水
筆順:橫、豎、豎、點、點、提、撇、點、撇、橫、豎、撇、捺、豎、橫折、橫、豎、橫
藩
漢語漢字
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,借指邊防重鎮(zhèn):藩屬,藩國,藩鎮(zhèn),藩邦,削藩,稱藩(自稱屬國)。藩是源自中國封建制度的地方分權概念,在古代的中國和日本形成了各種與領土分封治理有關的制度或名稱,包括:藩,對諸侯國的雅稱,見外藩。藩王,漢朝以來,封建有領國(“藩國”)的諸侯王,例如明朝延平藩。藩,日本的封建領國單位,在江戶時代最盛,例如薩摩藩、加賀藩。藩鎮(zhèn),唐朝中期以來的地方軍事單位,例如河朔三鎮(zhèn)?!胺尽被颉胺_”(敬稱),明、清兩代對地方行政長官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的非正式稱呼。
三點水蕃念“藩”字。
藩,漢語常用字(一級字) ,讀作fān,最早見于篆文,本義是指籬笆,又引申之為屏障。
《易經(jīng)·大壯卦·九三》:羝羊觸藩,不能退。
宋·范成大〈復自姑蘇過苑陵至鄧步出陸〉詩:漿家饋食槿為藩,酒市停驂竹廡門。
基本信息
中文名:藩
四角號碼:44169
釋義:籬笆、封建王朝的屬國或?qū)俚?/p>
詞性:名詞
結構:上下結構
總筆畫:18畫
部首:艸
部首筆畫:3畫
五筆碼:AITL
倉頡碼:TEHW
鄭碼:EVPK
拼音:fān
字級:一級字、常用字
平水韻:十三元 平聲
注音:ㄈㄢ
異體字:籓,樊
統(tǒng)一碼:U+85E9
筆順編碼:122441343123425121
組詞:藩籬
同音字:翻
筆畫名稱:橫、 豎、 豎、 點、 點、 提、 撇、 點、 撇、 橫、 豎、 撇、 捺、 豎、 橫折、 橫、 豎、 橫
五行:水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江戶小d的翻譯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江戶小d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